短裙竹荪
【学 名】 短裙竹荪[Dictyophora duplicata auct.] 【中文别名】 短裙竹荪 【分布地区】 分布于中国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江苏、浙江、四川等地。夏、秋季群生或单生于林中地上。 【科属分类】 真菌界、担子菌门、腹菌纲、鬼笔目、鬼笔科、竹荪属、短裙竹荪种。 【性状介绍】 短裙竹荪的子实体高10-18厘米。幼时卵球形,菌托粉灰色,直径3.5-4厘米,白色至淡紫褐色,成熟时包被破裂,伸出笔形的菌托, 菌盖钟形,高、宽各3.5-5厘米,具显著网格,内含有绿褐色臭而黏的孢子液,顶端平,有穿孔。菌幕白色,从菌盖下垂达3-5(6)厘米, 网眼圆形,直径15毫米,有时部分呈膜状。柄白色或污白色,中孔,纺锤形至圆筒形,中部粗约3厘米,向上渐细,壁海绵状。孢子平滑,无色,椭圆形3.5-4.5微米×2.2-2.8微米。 【性味功用】 甘;微苦;性凉,可食用,在贵州民间治痢疾。子实体的发酵液有降低中老年人血脂,调节脂肪酸及预防高血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