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肝菌
【学 名】 美味牛肝菌[Boletus edulis Bull.:Fr.] 【中文别名】 粗腿菇、大腿蘑、大脚菇、网纹牛肝菌、白牛肝、白牛头、山乌茸。 【分布地区】 主要分布于河南、台湾、黑龙江、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地区。 【科属分类】 真菌门(Eumycota)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层菌纲(Hymenomycetes)伞菌目(Agaricales)牛肝菌科(Boletaceae) 【性状介绍】 子实体中等至大型。菌盖扁半球形或稍平展,不粘,光滑,边缘纯,黄褐色、土褐色或赤褐色。菌肉白色,厚,受伤后不变色。菌管初期白色,后呈淡色,直生或近孪生,或在柄之周围凹陷。 管口圆形,基部稍膨大淡褐色或淡黄褐色,内实。 【生长环境】 夏秋季长于高海拔的针叶林与阔叶林的混交林,散生或单生。白牛肝生长于云南松、高山松、麻栎(所以又叫麻栎香)、金皮栎、青风栎等针叶林和混交林地带,单生或群生。常与栎和松树的根形成菌根。 产于6~10月,温暖地区稍出得早些,温凉、高寒地区出得晚一些。喀什地区也有部分分布。牛肝菌在云南各地均有分布,产期为每年的6~10月。 【性味功用】 气味微酸、辛,性平。清热解烦,养血和中,祛风散寒、补虚止带,主治风湿痹痛、手足麻木、白带、不孕症,防治糖尿病,抑制肿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