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耳
【学 名】 石耳[Umbilicaria esculenta Miyoshi] 【中文别名】 石木耳、岩菇、脐衣、石壁花,岩耳,石菌,石花,美味石耳,庐山石耳。 【分布地区】 我国东北、华北、华中、华南及青藏地区,主要在黄山、庐山等地分布。生于裸露的岩石上,尤喜生在硅质岩上。 【科属分类】 地衣门Lichens、瓶口衣科、石耳种。 【性状介绍】 地衣体单片型,幼小时正圆形,长大后为椭圆形或稍不规则,直径12cm上下,大者可达18cm,革质。裂片边缘浅撕裂状;上表面褐 色,近光滑,局部粗糙无光泽,或局部斑点脱落而露白色髓层;下表面棕黑色至黑色, 具细颗粒状突起,密生黑色粗短而具分叉的假根,中央脐部青灰色至黑色,直径5-12mm,有时自脐部向四周放射的脉络明显而突出。子囊盘少见。 【生长环境】 石耳属于腐生性中温型真菌。菌丝在6~36℃之间均可生长,但以22~32℃最适宜;15~27℃都可分化出于实体,但以 20~24℃最适宜。菌丝在含水量60%~70%的栽培料及段木中均可生长,子实体形成时要求耳木含水量达70%以上, 空气相对湿度90%~95%。菌丝在黑暗中能正常生长,子实体生长期需250~1000lx的光照强度。为好气性真菌,pH5~5.6最适宜。 【性味功用】 性凉,味甘。归肺经、心经、胃经。养阴润肺;凉血止血;清热解毒。主肺虚劳咳、吐血、衄血、崩漏、肠风下血、痔漏、脱肛、淋浊、带 下,毒蛇咬伤,烫伤和刀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