桦褐孔菌
【学 名】 桦褐孔菌[Inonotus obliquus (Fr.) Pilat] 【中文别名】 白桦茸、斜卧孔菌、歪型纤孔菌、纤孔菌 【科属分类】 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蘑菇纲(Agaricomycetes)锈革菌目(Hymenochaetales)锈革菌科(Hymenochaetaceae)纤孔菌属(Inonotus) 【生长习性】 白桦茸对寄主的选择性很强,主要生于白桦、银桦、榆树和赤杨等的树皮下或活立木树皮下或砍伐后树木的枯干上。主要分布于北半球北纬45°~50°的地区。如北美(北部)、芬兰、波兰、俄罗斯、中国黑龙江、吉林省、日本(北海道)等。 白桦茸为不孕子实体近球形或不定形块状。直径7~36cm,表面坚硬,黄褐色至黑色,有明显凹凸不平开裂的小块。菌肉黄褐色,菌丝为二系菌丝系统。生殖菌丝淡黄色,有隔,无锁状联合,直径4~6μm。骨架菌丝为刚毛状菌丝,黄褐色,直径5~6μm,难发现子实体。菌肉组织由褐色刚毛状菌丝和淡黄色生殖菌丝组成,厚壁,有轻微的、模糊不清的坏纹,明亮淡黄褐色,刚毛体暗褐色。 【性味功用】 性平,味淡。归脾经、胃经、肝经。健脾利湿,养胃利肝。主治脾虚泄泻,水肿,肝阴亏虚,胃肠失和。用于各种疑难杂症,如胃癌、肝癌、肠癌。各种消化器官的疾病、心脏病、糖尿病。提取物对糖尿病的有效率达93%,并有排肠毒、美容、减肥等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