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红铆钉菇
【学 名】 血红铆钉菇(Chroogomphidius viscidus) 【中文别名】 红蘑、松树伞、松蘑、肉蘑 【科属分类】 真菌界 担子菌门 担子菌亚门 担子菌纲 同担子菌亚纲 蘑菇目 铆钉菇科 红铆钉菇属 血红铆钉菇种 【生长习性】 血红铆钉菇(学名:Chroogomphidius viscidus)是红铆钉菇属下的成员,是红蘑学名,东北地区俗称红蘑、松树钉、松树伞等,河北称之为肉蘑,但是该菌与红菇不是同一个物种。该菌子实体一般较小,初期钟形或近圆锥形,后平展,中部凸起,浅咖啡色,菌肉带红色,干后淡紫红色,近菌柄基部带黄色。菌褶延生,菌柄长圆柱形且向下渐细,实心,上部往往有易消失的菌环。夏秋季在松林地上单生或群生,并且形成菌根。 此种蘑菇肉厚,食用味道较好长期以来作为名贵的食用真菌,深受人们的喜爱。红蘑目前仍属野生食用菌,尚未见人工栽培。由于天然林资源破坏,菇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红蘑产量逐年降低,产品供不应求。是东北地区重要的野生食用菌之一。药用可治神经性皮炎。该菌是针叶树木重要的外生菌根菌,在北方与赤松形成菌根,大量生长。 主要分布于中国辽宁省的丹东、鞍山、抚顺、本溪、铁岭等东部山区,生长在油松、赤松纯林内树下根际地表。菌丝与树根共生。 血红铆钉菇生于松树林中地上的杂草丛林之间,与松树形成外生菌根,群生、散生或单生。此菌风味好、有“素肉”之称,其所含有的营养价值及高,除含有人们常所需的蛋白质,膳食纤维外还含有人体所必需的少量元素如钾、钠、锌、锰、铜等,因此而深受人们喜爱。因为是野生的,产量极少,目前人工不能种植,价格相对贵。 共生关系:血红色钉菇生长在黑松或赤松林下,其繁殖是靠成熟孢子落地后萌发的菌丝体与油松、赤松的须根有机结合逐渐形成共生菌根。菌丝体通过树木根系获得营养,树木则通过共生菌根吸收所需养分。在土壤和环境的温度、湿度适宜条件下,发育成子实体。 植被:生长在油松、赤松纯林或阔叶混交林内,常伴有杂草和灌木。郁闭度或高或低,树龄在15年以上多有发生,通常混交林和周围灌木较茂密的地方菇潮期长且发生量大,林下地面干净无草的地方较少或没有,砍伐后的林地几乎没有发生。 土壤:发生地土壤表面常有落叶、杂草和灌木。腐殖土层较厚,土壤疏松湿润,透气性和保水性好。一般为黑色沙壤土。土壤为中性偏酸。 野生在中国辽宁地区每年发生一季,集中在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菇潮期30-40天。秋雨过后发生量较大,干旱年份发生量较小。该地区10月份日平均气温1.5-18.5℃,11月份上旬日平均气温-2至9.5℃,年降雨量750-900毫米。 血红铆钉菇生于松树林中地上的杂草丛林之间,与松树形成外生菌根,群生、散生或单生。血红铆钉菇除具备一般蘑菇生长条件外,还必须与松树生长在一起,与松树根共生,其生长环境为海拔700到500米的阴坡或半阴坡的松树林中。 【成分药理】 血红铆钉菇含有聚异戊二烯氢醌类化合物。还含多元醇。每100g含水分12.3g、蛋白质18.4g、脂肪0.7g、碳水化合物58.1g、膳食纤维24.6g、核黄素1.16mg、钙14mg、磷35mg、钾169mg、钠4.3mg、铁235.1mg、锰3.75mg、锌3.14mg、硒91.7mg、铜0.51mg、锰3.75mg。 依次用石油醚和乙酸乙酯萃取血红铆钉菇子实体提取物,结果表明,石油醚萃取物中含甾体、萜类及脂肪族化合物;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含有内酯及香豆素和酚类,不含生物碱、有机酸、蒽醌类、黄酮类等物质;剩余部分含氨基酸、蛋白质和多糖。血红铆钉菇子实体经水提醇沉后的粗多糖得率为6.34%,其糖含量为72.56%,因此该子实体中多糖含量约为4.60%。 【性味功用】 味甘,性平。归脾、胃经。药用可治神经性皮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