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黄
【学 名】 桑黄[Phellinus igniarius (L.: Fr.) Quél.] 【中文别名】 火木层孔菌、针层孔菌、胡孙眼、桑上寄生、桑臣、树鸡等。 【分布地区】 主要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及四川、云南等地区。 【科属分类】 真菌门(Eumycota)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层菌纲(Hymenomycetes)非褶菌目(Aphyllophorales)多孔菌科(Polyporaceae) 【性状介绍】 子实体无柄,菌盖扁半球形或马蹄形,2-12*3-21厘米,厚1.5-10厘米,木质,浅肝褐色至暗灰色或黑色,老时常龟裂,无皮壳,初期有细微绒毛,后变无毛,有同心环棱.边缘钝,深肉桂色至浅咖啡色,下侧无子实层.菌肉深咖啡色,硬,木质.菌管与菌肉近同色,多层,但层次不明显,年老的菌管层充满白色菌丝.管口锈褐色至酱色,圆形,每毫米4-5个.孢子近球形,光滑,无色,5-6*3-4微米.刚毛顶端尖锐,基部膨大,10-25*5-7微米.菌丝不分枝,无横隔,直径3-5微米. 【生长环境】 生于杨、柳、桦、栎、杜鹃、四照花等阔叶树干上,造成心材白腐。 【性味功用】 微苦,寒。利五脏,软坚,排毒,止血,活血,和胃止泻。主治淋病,崩漏带下,症瘕积聚,癖饮,脾虚泄泻和防治慢性肝炎、肝硬化、肝腹水,降血糖、降血脂,治疗痛风、类风湿关节炎,抗过敏,抑制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