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用真菌的药用价值
中国药用真菌的药用价值
真菌被用作药物,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它不但是我国天然药物资源和中草药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已成为当今探索和发掘抗癌药物的重要领域。二千多年前东汉末,世界上第一部药物专著《神农本草经》中就记载了灵芝、茯苓、猪苓、雷丸等真菌的药效。至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的巨著《本草纲目》,收藏药用真菌已达20多种。清初,汪昂的《本草备要》中,首次报道了冬虫夏草作为药用真菌的效果。1974年,刘波著的《中国药用真菌》搜集了78种药用真菌。再版介绍了117种真菌。中国科学院于1987年出版的《中国药用真菌图鉴》记载有200多种药用真菌,陈康林于2013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抗肿瘤大型药用真菌图鉴》就收录了260多种抗肿瘤的药用真菌。中国灵芝,药用真菌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还受儒家思想影响,当佛教传入中国之后又与佛教思想相互影响。灵芝,药用真菌文化很容易被佛教文化所接受,促进了佛教的传播进而形成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佛教。灵芝药用真菌文化伴随佛教传至日本,朝鲜半岛及东南亚诸国,我们今天在日本仍可以发现灵芝文化与佛教相联系的文物或古典建筑。
西方旅行家,传教士往往从了解中国民俗或好奇的角度,将与灵芝,药用真菌有关的文化,文物传至欧美。东方基督教徒还将灵芝文化与基督教的有关内容相结合。在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教堂,在一幅悬挂在教堂的刺绣精致的圣经图中,同时绣有两个栩栩如生的灵芝,这应该说是灵芝文化与西方宗教文化典型结合的实例了。1979年美国出版的《蘑菇百科全书》中以8开大的篇幅用彩色图版展示了选自葛洪《抱朴子》(公元340年)中系带灵芝的人物画。显然还有很多有关灵芝文化方面的文物长期流失于国外。所以说中华民族所创造的灵芝文化,在世界上影响面之广泛,内容之丰富,历史之久远,与社会及经济发展的联系,是任何国家或地区所没有的。
《神农本草经》和《本草纲目》等大量古籍中记述有“五芝”或“六芝”,这可以说是有史以来我国古人对灵芝最早的或原始的分类。由于我国地理位置优越,自然环境适宜灵芝繁殖生长,已知种类达90余种,为世界之首位。
中国灵芝,药用真菌文化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中医药学。中国古人早已发现灵芝,药用真菌的药用价值,这应是形成灵芝,药用真菌文化的基础。灵芝,药用真菌被誉为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瑰宝。
2:营养学。古时记述灵芝可以食之长生,返老还童,增加智慧,扶正固本。现代科学证明灵芝具有营养保健,抗衰老功效,是天然保健品。各种微量元素配合比例达到天衣无缝的程度,是人类健康食品之冠。
3:生物化学:含有机锗,多糖,三萜类,多种氨基酸等。
4:历史学:古代灵芝,药用真菌的起源,传说,名称的由来,不同历史背景的发展,内容变化涉及历史学。灵芝文化萌生于史前,发展充实与中国整个封建社会时期。
5:考古学,国内各地出土文物中常出现灵芝及如意类文物,古籍古画记述更为丰富。
6:文学:在我国与灵芝有关的神话故事,民间传说,诗词,戏曲等很多,最脍炙人口的如《白蛇传》。
7:语言文字学:“仙草”,“瑞草”,“长生不老草”等。“芝”等文字的形成和演化及其含义不断完善。
8:民族学,我国各民族对灵芝的认识,传说,信仰,民族服饰等具有丰富的史料。
9:民俗学:对灵芝,药用真菌药用,应用习惯,方法,如吉祥物,如意用于除妖驱邪等方面。
10:建筑装饰:灵芝图形应用于古刹寺庙,亭宇楼阁,栋梁画柱,房詹屋脊装饰,反映了中国建筑装饰之特有风格。
11:绘画艺术,灵芝被历代文人墨客,画家名人所关注,在中国传统的工笔画中的云图,神像壁画,藏族唐卡,民间日用餐具,器皿图案等,多用灵芝如意图形,起到装饰美化又祥瑞之意。
12:美学:灵芝形态别趣,具有曲线美,自古以来除了被作为绘画对象外,还被能工巧匠加工成艺术品,像如意,或作为珍贵的陈设品,或作为官宦名门定亲之信物。
13:哲学:灵芝,药用真菌在古时用作药用,并被视为“灵丹妙药”,食之可长生,并能起死回生。于是便有了灵芝带来福音好运的说法,被视为吉祥如意,神圣之物。但是历史上灵芝的药效被夸大,被帝王信奉,与政治,意识形态发生联系,在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中,灵芝被当做权威的象征。
14:社会学:灵芝,药用真菌盛名于天下,上至帝王将相,下到平民大众崇拜,信奉灵芝。我国各朝代几乎无不知晓灵芝仙草,灵芝作为仙药仙草或祥瑞之物影响到亚洲并传至欧美。
15:生物分类学:世界上唯中国古人最早将灵芝,药用真菌分为石芝,肉芝,木芝,菌芝和草芝等“五芝”。又将菌芝分为“六芝”即青芝,赤芝,黄芝,柏芝,黑芝,紫芝,这是原始的分类学。现代从菌学分纲,目,科,属,种等级。目前全世界多达200种以上,而中国已知90余种。而我国则把树上长的各种药用真菌都统称为灵芝。
16:区系地理学。我国疆域辽阔,地形地貌复杂,气候类型多样。灵芝种类主要分布于热带,但在我国不同生态环境均有相适宜的种类分布。于是构成了丰富的灵芝群,加之药用历史悠久,中国被称为“灵芝之故乡。”
17:宗教信仰。中国道教信奉灵芝,药用真菌,如葛洪等道教代表人物著书立说,促进了灵芝的药用。灵芝及其如意,所示意境又适于来自印度(天竺国)的佛教对人们追求未来,期盼来世幸福美好的心愿,将灵芝如意融汇于其中。在中国灵芝还引起其他一些宗教人士的崇敬。
18:吉祥物:世界各地或各民族有自己的吉祥物,我国亦有多种,然而流行最广,应用最普遍的属灵芝如意。反映了中国特有的灵芝文化,说明灵芝是中国最有影响的吉祥物。凡有“龙凤呈祥”的图中,必然有灵芝样的“祥云”或“如意”。在我国传统的节日庆典活动中,其装饰均少不了灵芝如意图。
从以上各方面足以说明,灵芝,药用真菌文化是我国千百年来形成的重要文化内容之一。灵芝,药用真菌文化的物质实践和意识形态的发展变化,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与进步起到一定作用。
自1929年英国佛莱铭第一次从青霉菌中发现青霉素后,药用真菌的药用价值在国际上日益受到重视。青霉素广泛应用已近80多年,6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抗菌素叫头孢霉素,又称先锋霉素,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自1930年德国人发现担子菌有抑瘤活性以来,特别是日本千原于1969年报道了香菇抗肿瘤多糖之后,全世界掀起了从真菌中寻找抗癌药物的热潮,证明500多种真菌具有显著的抑瘤活性。
我国真菌资源十分丰富,可用的真菌就达上千种,目前中国药用及包括试验有效的大型真菌就有500多种,民间利用真菌入药有着悠久的历史,具有丰富而宝贵的经验,已有许多真菌被用作生物药或制成中成药应用,现将真菌的药用价值按主要的药理作用分述如下。
一、抗癌作用
我国民间利用某些真菌治疗癌症,如烟色烟管瘤(Bjerkandera fumosa)、黄柄笼头菌(Simblum gracile)和树舌(Canoderma applanatum),自从Lucas E.H.(1957)发现美味牛肝菌可抑制小白鼠肿瘤后,引起世界各国科学家的重视,研究发现许多真菌具有抗肿瘤活性。陈康林等人编著的《中国抗肿瘤大型药用真菌图鉴》一书中收集药用真菌260种,其中有15个种的真菌对小白鼠肉瘤S-180和艾氏腹水瘤的抑制率达100%。
真菌抗肿瘤物质主要是多糖和蛋白多糖体。在日本,桑黄多糖、香菇多糖(Lontinan)、云芝多糖(PSK)和裂褶菌多糖(SPG)已在临床上应用。国内已在临床上应用的有香菇多糖、云芝多糖(CVP)、云芝糖肽(PSP)、薄芝糖肽、猪苓多糖和树舌多糖、槐蛾多糖,还有更多的药用真菌也证明了抗肿瘤活性。真菌多糖是一种生物反应修饰剂(BRM),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间接地抑制肿瘤生长,起扶正固本作用。
某些真菌产生抗肿瘤抗生素。从链霉菌WK-2057中分离出新的抗肿瘤抗生素苯新霉素,体外具有抗革兰氏阳性菌活性,对海拉S3、P388和耐阿霉素细胞P388具有直接的细胞毒素活性,对实验鼠肿瘤具有体内抗肿瘤活性。竹小肉座菌(Hypocrella bambusae)含有竹红甲素(Hyporelli A),它是一种新型花醌光疗药物,临床上治疗外阴白色病变和疤痕疙瘩获得明显疗效,它对癌细胞亦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大秃马勃(Calvatia gigatea)产生马勃菌素(Calvacin),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子实体含有朴菇素(Flammulin),日本月夜蕈(Pleurotus japonicus)和隐杯伞(Clitocybe illudens)中分离出月夜蕈素(Lynamycin),他们都具有抗肿瘤作用。戈茨肉球菌(Engleromyces goetzii)含有松胞菌素D(Cytochalasin D),对皮肤癌有一定的疗效。鲑贝革盖菌(Coriolus consors)产生抗肿瘤抗生素Coriolis A、C和Diket ocoriplin B。由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产生的抗细菌的代谢产物Fumagillin能抑制多种肿瘤,且无其他化疗所引起的脱发等副作用。
麦角菌(Claviceps purpurea)产生的某些生物碱具有抗肿瘤活性,如麦角卡里碱(Ergocrytine)和麦角柯宁碱(Ergocornine)有很强的抗肿瘤作用,能使大鼠乳房癌缩小。
某些毒蕈菌的抑瘤率很高,如毒粉褶蕈(Entoloma lividum)、亚稀褶黑红菇(Russula subnigricans)、杜红菇(Russula emetica)等。松果伞(Amanita strobilifomis)含有杀蝇成分2-amino-3-oxoisozolidine-5-acetic acid,称鹅膏氨酸。鹅膏氨酸(Ibotcnic acid)是著名发热鲜味物质,对高等动物和人体毒性甚微。本品的L-氨基异构体对小鼠胰脏和肿瘤组织有抑制作用。具有生物免疫化疗的药材有班褐孔菌(Fuscoporia punctata)、绿栓孔菌(Trametes gibbosa)、白栓孔菌(Trametes ochracea)、桑黄(Pyroplyporus yucatensis)、木蹄层孔菌(Fomes fomentarius)、红缘层孔菌(Fomitopsis pinicola)、薄皮纤孔菌(Inonotus cuticularis)、松针层孔菌(Phellinus igniarius)、云芝(Coriolus versicolor)、树舌(Gan-oderma applanatum)、粗毛褐孔菌(Xanthochrous hispidus)、亚黑管菌(Bjerkandera fumosa)、裂蹄层孔菌(Fomitopsis rosea)等真菌近年来就发现具有生物免疫化疗的作用,还没有副作用。西医在这之中,提取了很多化疗产品应用,比如今天的免疫制剂,薄芝,糖肽,就是从薄树芝的菌丝发酵中提取的。
紫杉醇是抗卵巢癌的新药,是用红豆紫杉树皮提取制备的,美国蒙大拿州立大学的植物病理学家Gary Stroble和化学家Andrea Stierle发现红豆紫杉树皮缝中的一种真菌能产生抗癌药紫杉醇,该真菌被命名为Taxomyces andreanae,通过深层发酵法可生产紫杉醇。肉球菌就是我国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用于治疗胃癌的药用真菌,美国也开始研究肉球菌的抗癌。
二、抗菌抗病毒
桦剥管菌含多孔菌酸A、B及C,可抑制分枝杆菌的生长、蹄菌的生长,蹄菌酸对化脓小球菌有抵抗作用,此菌可抗小白鼠及猴子的脊髓灰质炎。冬虫夏草(Cordyceps sinensis)含有虫草素(Cordycepin),具有抗菌和抑制细胞分裂的作用,能抑制结核杆菌、肺炎球菌、鼻疽杆菌、炭疽杆菌、猪出血性败血杆菌的生长,对石膏样小芽胞癣菌、羊毛状小芽胞癣菌及须疮癣菌等致病真菌亦具有抑制作用。翘鳞香菇(Lentinus squarrosulus)产生的抗生素能抑制木硬孔菌(Rigidoporus lignosus)、酿酒酵母(Saccharomyees cerevisiae)及枯草杆菌的生长。
二型革盖菌(Coriolus biformis)产生双型菌素(Biformine),对革兰氏阳性菌、阴性菌和真菌有拮抗活性。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产生卵胞霉素(Oosporin)能抗真菌。朱红栓菌(Trametes cinnabarina )子实体含多孔蕈素,对革兰氏阴性、阳性菌有效。隆纹黑蛋巢菌(Cyathus striatus)产生鸟巢素,对金色葡萄菌有显著抑制作用。牛舌菌(Fistulina hepatica)的发酵液中含有抗真菌的抗菌素——牛舍菌素。假蜜环菌(蜜环菌)(Armillariella mellea)的发酵液中有四种可溶于氯仿的抗生素(酚类化合物),对革兰氏阴性细菌、真菌和病毒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香菇中双链核糖酸(d-RNA)能使小鼠体内诱导生成干扰素,并进一步阻止鼠体内流感病毒(A/SW15)和兔口内炎病毒的增殖。
香 菇 Lentinu edodes
据日本药学会第113次年会报告,灰树花(Grifota frondosa)具有抗艾滋病的功效。灰树花多糖对HIV病毒有抑制作用,还有东方栓菌、香栓菌、松萝等更多药用真菌具有抗病毒作用。今天西医应用的几乎所有的抗生素,都是在真菌中制备提取的。
灰树花 Griflola frondosa
三、发汗解热
麦散黑粉菌(Ustilago nuda)能发汗、止痛。收集孢子制成麦奴丸,可治伤寒、无汗、头痛等症。香杏口蘑(Tricholoma gambosum)有宣肠益气、散血热、解毒之功效。主治小儿麻疹欲出不出和烦躁不安。药用拟层孔菌(Fomitopsis officinalis)作健胃、发汗剂,治感冒、结核性盗汗。菰菌(Ustilago esculenta)白退烧解热,治疗风热赤目。
蝉花是一种蝉的土栖若虫受到蝉拟青霉(Paecilomyces cicadae)寄生的产物。有散风热、镇惊、明目之功效。蝉花及人工培养物具有明显的镇痛、镇静、解热等作用。对正常体温大鼠或人工致热大鼠的体温有明显降温和解热作用,给药后1~2小时内作用明显。
四、助消化作用
羊肚菌(Morehella esculenta )有健胃补脾、助消化、理气化痰等功效,用以治疗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痰多气短等疾病。谷子黑粉菌(Ustilago crameri)治肠胃不舒、消化不良、胸部烦闷。毛头鬼伞(Coprinus comatus)子实体有助消化和治疗痔疮的功能。酿酒酵母(Saccharomyees cerevisiae)主治消化不良、腹泻及肠胃充气等症。
五、健胃作用
猴头菌(Hericium erinaceus)营养丰富,是著名的“山珍”。对消化不良、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及慢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对胃癌、食道癌也有一定疗效。针猴头菌(H. Caput-medusae)可增加胃液分泌,并能稀释胃酸保护溃疡面,促进粘膜再生,使溃疡面修复,可治疗萎缩性胃炎。药用拟层孔菌(Fomitopsis officinalis)可治胃痛、胃胀、肾炎和尿路结石等。毛蜂窝菌(Hexagonia apiaria)有健胃、止酸、治疗胃气痛的功效。杯冠瑚菌(Clavicorana pyxidata)有和胃气、怯风、破血、缓中等作用。木蹄层孔菌有治疗消化不良、小儿积食的作用。
猴头菌 Hericium erinaceus
六、利胆保肝
发光假蜜环菌又称亮菌(Armillariella tabescens),用于治病是我国首创,它含假蜜环菌甲素(Armillarisin A),系香豆素类化合物,是治疗胆道感染的一种有效成分。假蜜环菌用于治疗胆囊炎、急性或慢性肝炎和迁延性肝炎有一定效果。
云芝(Coriolus versicolor)、树舌(Canoderma applanatum)和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都具有保肝功能,治疗迁延性和慢性肝炎、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eAg)阴转。桑黄是治疗肝病、肝硬化、肝癌的绝药。
变绿红菇(Russula virescens)有明目、泻肝火、散内热等功效。冬虫夏草(Cordyceps sinensis)对四氯化碳诱发的大鼠肝纤维化有防治作用。还有桑黄、木蹄层孔菌等药用真菌具有利肝保胆的作用。
七、通便
玉米黑粉菌(Ustilago maydis)可预防和治疗肝脏系统疾病和胃肠道溃疡, 并能助消化、通便、治小儿疳积。拟小牛肝菌(Boletinus asiayicus)有泻下通便之功效。雷丸的菌核含有大量的镁而具导泻作用。
八、降血压
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中含有多量酪氨酸酶, 是一种降血压剂, 可治高血压, 并能溶解一定量的胆固醇。长根菇(Oudemansiella radicata)发酵液中含有小奥德蘑酮(Oudenone), 有强烈的降压作用。香菇含有的酪氨酸氧化酶可降血压。灵芝(Ganoderma lucidum)和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都具有降压作用。白栓菌(Trametes albida)产生的节卵孢素有降血压作用。凤尾菇(Pleurotus sajor-caju)的水浸出物具有降血压作用, 因其可以降低鼠的肾小球滤速(GFR), 这种物质的降血压反应与肾素-血管紧缩素有关。
蛤蟆菌(Amanita muscaria)、黄丝盖伞(Inocybe fastigiata)、帕都拉丝盖伞(I. Patouillardi)和茶褐丝盖伞(I. Umbrinella)都含有毒蝇碱, 又名毒蕈碱(Muscarine), 具有在猫和犬体内明显降低血压的作用。
九、降血脂
从干香菇中分离出的香菇嘌呤, 又叫香菇素(Lentinacin), 含有两种组分, 其中一种组分是2 , 3-二羟基-4-(9-腺嘌呤)-丁酸, 有明显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较著名的降血脂药物安妥明要强10 倍。用香菇素喂大白鼠, 则血浆胆固醇含量可减少25 %~28 % 。此外还有金针菇、双孢蘑菇、毛木耳、银耳、斑褐孔菌、冬虫夏草和木蹄层孔菌(Fomes fomentarius)等都能降低胆固醇。用灵芝制剂给实验性动脉硬化的家兔灌胃, 可使血浆胆固醇及β-脂蛋白明显降低,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脂质沉着的程度和范围也较对照明显减轻。高血脂患者用人工虫草胶囊治疗, 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醋下降率在60 %左右,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上升率在70 % , 取得较好的疗效。
由土曲霉(Aspergillus terreus)发酵产生的Mevinalin (Lovastatin )可降低血液中胆固醇, 在医疗上起重要作用。
十、 降血糖
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寄生于家蚕、僵蛹生产的僵蛹片, 对糖尿病、癫痈、遗尿和瘫痪进行临床试验取得较好疗效。灵芝和茯苓都具有降血糖作用。灵芝子实体的水提取物能降低正常和阿脲引起的高血糖鼠的原生质糖水平, 活性原是Ganodran A、B和C。腹腔给药, 都有降血糖效果。茯苓的乙醇提取物有使兔血糖先升高后降低的作用。还有桦褐孔菌、粗毛褐孔菌等都具有降血糖作用。
僵菌Beauveriabassiana
十一、抗血栓
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含有一种阻止血凝固的物质, 可能是腺苷(9-6-D-ribofuranosyl adenine)。黑木耳的该活性物不影响(14C )花生四烯酸合成凝血恶烷。
毛木耳(Auricularia polytricha)含有腺嘌呤核苷, 是破坏血小板凝集的物质, 它可以抑制血栓形成。经常食用毛木耳, 可减少粥样动脉硬化病症发生。灵芝可改善血液的粘度, 增加微循环血流, 显示出预防血栓形成的功效, 对心脏病、脑血栓具有临床治疗价值。灵芝抗血栓形成, 每天服用灵芝可以溶解新形成的血栓, 也可以溶解老化且难于溶解的血栓。
十二、抗心律失常
冬虫夏草(Cordyceps sinensis)能对抗氯化钡、乌头碱所致大鼠心律失常, 也能对抗哇巴因过量所致的心律失常, 延长心律失常的潜伏期和缩短持续时间。服用虫草头孢菌体为原料制成的制剂, 对心律失常有明显疗效, 对房性、室性早搏有较好疗效。还有木蹄层孔菌、红缘层孔菌、斑褐孔菌等都有抗心律失常的作用。
十三、强心作用
灵芝培养物的提取浓缩物对离体蛙心和戊巴比妥钠抑制的心脏具有明显的强心作用。腹
膜注射灵芝配剂或菌丝的乙醇提取物可增强兔心收缩和扩张, 热醇提取物对麻醉猫可产生强心效果,促其心搏缓慢, 水溶性多糖也有明显的强心作用。茯苓的水、乙醇及乙醚提取物对离体蛙心都有强心及加速心率的作用。还有红缘层孔菌等具有强心的作用。
十四、 止咳平喘
灵芝、紫芝(G. Sinense)对慢性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有疗效。据日本报道,灵芝有抗过敏作用, 对过敏性哮喘有效。金耳(Tremella aurantialba)能化痰、止咳、定喘、调气、平肝阳, 民间用于治老年人咳嗽、气管炎。隐孔菌(Cryptoporas volvatus)可治疗气管炎和哮喘。银耳糖浆治疗慢性气管炎的有效率在85%左右, 显效以上占47%, 并具有一定的镇咳、祛痰、平喘作用。
紫灵芝 Ganoderma sinense
十五、祛痰作用
苦白蹄、冬虫夏草、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灵芝、树舌(Canoderma applanatum)、羊肚菌(Morehella esculenta)和云芝都具有祛痰作用。
十六、抗风湿
野蘑菇(Agaricus arvensis) 、小牛肝菌(Boletinus cavipes)、美味牛肝菌(Boletus edulis)、沥青色乳菇(Lactarius picinus)、绒白乳菇(Lactarius vellereus)、硬柄小皮伞(Marasmius oreades)、紫革耳(Panus torulosus)、卷边桩菇(Paxillus involutus)、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革质红菇(Ruεsula alutacea)、全绿红菇(Russula integra)、桦革裥菌(Lenzites betulina)、莲座革菌(Thelephora vialis)、白鬼笔(Phallus impudicus)和东方栓菌(Trametes orientalis)等具有追风散寒、舒筋活血功能, 可治风湿。还有红缘层孔菌、竹砂仁、臭红菇等很多药用真菌具有抗风湿的作用。
十七、镇静和抗惊厥
灵芝、紫芝、密纹薄芝(Ganoderma tenue)、玉米黑粉菌(Ustilago maydis)、玉髯(Hericium coralloides)和猴头菌等都有镇静作用, 可治神经衰弱。灵芝对戊四氮、士的宁以及因电击引起的小白鼠惊厥, 有对抗作用。黑柄炭角菌(Xylaria nigripes)的菌核有除湿镇惊、利小便、止心悸、催乳、补气固肾、健脾等功效,可治失眠、吐血、衄血及产后失血等症。白僵菌寄生的家蚕、僵蚕有镇静与较强的抗惊厥作用, 能对抗硝酸士的宁引起的惊厥,抗惊厥活性成分为草酸胺。
假蜜环菌(蜜环菌)(Armillariella mellea)发酵物有类似天麻的药效, 具中枢镇静作用, 与戊巴比妥钠有协同作用。对高血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美尼尔氏综合征、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症引起的眩晕都有较好疗效, 对改善肢麻、失眠、耳鸣、癫痫、血管性头痛和中风后遗症、脑动脉血管硬化等症状也有作用。茯神(系自茯苓中心穿有细松木心者)的镇静作用比茯苓强。茯神可宁心安神, 治心悸失眠。
毒蝇鹅膏菌、金丝刷具有抗精神病的作用,含有毒蝇硷(Muscarin)等毒素, 能毒死苍蝇等昆虫, 小剂量具安眠作用。
十八、活血止痛
安络小皮伞(Marasmius androsaceus)能止痛消炎。民间用以治疗跌打损伤、骨折疼痛、麻风性神经痛、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偏头痛、眶上神经痛以及风湿性关节炎等病, 是中成药“安络痛” 的主要配伍之一。其发酵培养物对三叉神经痛、坐骨种经痛、面神经麻痹、偏头痛等疗效更好, 有效率达84%。
毒蝇鹅膏菌是毒菌, 含有一种与γ-酪氨酸极其相似的化学活性物质, 具有抑制神经的作用。如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中痛觉的传导, 可能成为一种能治疗癫痫、精神分裂症和手术后疼痛的药物。丹麦皇家药学院化学家(Povlkrogsgaard Larscn)已在临床上较安全地使用这种类似γ-酪氨酸的蘑菇提取物。该菌的第二种提取物叫THIP,同吗啡一样是一种高效镇痛剂, 但没有吗啡使人上瘾的副作用, 也不象吗啡那样抑制呼吸, 第三种提取物THOP , 有很强的抗扯搐功能, 可终止癫痫样发作,同时多种裸盖菇有止痛的效果。
十九、止血作用
松针层孔菌(Phellinus igniarius)和粗毛褐孔菌(Xanthochrous hispidus)有止血作用。彩色豆马勃(Pisolithus tinctorius)孢子粉,可治食道及胃出血, 也可治外伤出血。小核菌(Selerotium sp.)可治各种内出血。桑黄(Pyroplyporus yucatensis)能利五脏、止血活血。马勃有机械性止血作用, 对口腔出血有明显的止血作用。革耳主治疮疡肿痛或溃破、癞疮。
朱红栓菌(Trametes cinnabarina)、滇肉棒(Podostroma stypticus)、黄粉末牛肝菌(Pulveroboletus ravenelii)和鳞皮扇菇(Panellus stipticus)等可治外伤出血。
二十、解毒作用
香菇含有香菇嘌呤(Lentinacin),具有解毒作用, 对大鼠因三氯化铈引起的肝毒和死亡有预防作用。大秃马勃(Calvatia gigantea)有外敷止血、消肿、内服解毒等作用,可治疗慢性扁桃体炎、咽喉肿痛、声音嘶哑, 可外治鼻此疮肿、冻疮流水及外伤止血。
毛木耳(Auricularia polytricha)、灵芝、紫芝和园孢地花(Bondarzewia montana)可治误食毒蕈中毒。菰菌(Ustilago esculenta)能解酒毒。
二十一、驱虫作用
雷丸(Polyporus mylittae)的菌核, 含有雷丸素(Proteolytic enzyme)是一种能溶解绦虫而对人体无害的特殊蛋白酶。雷丸为驱虫特效药, 治疗钩绦虫、无钩绦虫、钩虫、脑囊虫病、丝虫病、阴道滴虫有一定疗效。
二十二、强壮滋补作用
灵芝能滋补强壮, 扶正固本,《本草纲目》记载“久服, 轻身不老延年”。猴头菌入药有利五脏、助消化、滋补健身等功效。
冬虫夏草具有补肺益肾、止血化痰等功能, 可作为强壮剂、镇静剂,用于虚劳病后、虚弱症、肺结核吐血、老年人衰弱引起的慢性咳喘、盗汗、自汗、贫血等症。冬虫夏草还能补阳,治疗性功能低下。
金耳被历代医学家誉为名贵药用菌和滋补品, 认为它甘平无毒, 能强精、补肾、滋阴、润肺、生津、滋阴养胃、止咳、清热、润肠、益气、和血、强心、补脑.。玉髯(Hericium coralloides)能助消化, 治胃溃疡,有滋补作用, 可治神经衰弱、身体虚弱。同时还有很多真菌具有强壮滋补作用,比如假芝。
二十三、代谢调节作用
硫磺菌(Laetiporus sulphureus)能调节机体, 增进健康, 抵抗疾病。经常食用, 对机体调节可起重要作用。此菌产生的层孔酸(Eburicoic acid) , 可用以合成甾体药物。这种甾体药物对机体可起重要的调节作用,如属于甾体药物的肾上腺皮质激素, 是治疗爱迪森氏病等内分泌病的重要药物, 又能使胶原性疾病及过敏性休克度过危险期, 缩短疗程;各种性激素是口服避孕药的主要成分, 是治疗雄性器官衰退及某些妇科疾病的主要药物, 也是治疗乳腺癌、前列腺癌的辅助药物。 豹皮菇(Lentinus lepideus)子实体内含有齿孔菌酸, 同硫磺菌一样, 对机体代谢起调节作用。
硫磺菌 Laetiporus sulphureus
紫丁香蘑(Lepista nuda)子实体内含有维生素B,故有维持机体正常糖代谢之功效, 经常食用可以预防脚气病。鸡油菌(Cantharellus cibariusfr)子实体内含有维生素A, 经常食用此菌可预防视力失常、眼炎、夜盲、皮肤干燥、粘膜失去分泌能力, 亦可治疗某些呼吸道及消化道疾病。
二十四、治疗肾脏的作用
假芝能治疗各种急慢性肾炎,白耙齿菌主治慢性肾炎,毛蜂窝菌可以治疗尿毒症。
二十五、对肾脏作用
白耙齿菌能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可加强机体对免疫复合物从血液中被清除的功能,对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沉积亦有抑制作用。同时,毛蜂窝菌对尿毒症有治疗作用,皱盖假芝对肾小球肾炎有治疗作用,对肾脏器官还有作用的药用真菌还有苦白蹄、猪苓、肉球菌、硫磺菌等。
二十六、利尿作用
猪苓(Polyporus umbellatus)菌核能利水渗湿。猪苓利尿作用强大, 健康人试服8g猪苓煎剂后, 6小时内尿量和尿中氯化钠的排出量分别增加62%和45%。其利尿机理, 主要是抑制了肾小管对水及电解质, 特别是钠、钾、氯的重吸收。
茯苓(Wolfiporia cocos)菌核的醇提物具有利尿作用, 临床多用于利水消肿。茯苓的利尿作用与影响肾小管对Na+的重吸收有关。茯苓促钠排出的有效成分为茯苓酸(Pachymic acid)。
二十七、兴奋子宫作用
麦角菌(Claviceps purpurea)是妇产科的重要药用菌, 现已采用深层发酵法生产麦角硷。据资料记载, 麦角所含生物碱有12 种之多, 分类角胺(Ergotamine)、麦角新碱(Ergotasine)和麦角高碱三大类。麦角制剂直接选择性地兴奋子宫平滑, 特别表现在加剧子宫收缩的能力, 使其呈现节律性收缩, 起助产作用, 用于妇女分娩后减少子宫流血, 促进产后子宫恢复, 减少产褥期细菌感染。兔子宫部位用麦角新碱静脉注射有催产作用, 大鼠皮下注射有抗生育作用。
二十八、防腐作用
长裙竹荪(Dictyophora indusiata)和短裙竹荪(Dictyophora duplicata)的煮沸液可防佳肴变质, 若与肉共煮, 也能防腐。浓香乳菇与食物共煮或研成粉拌人食物中可防止食物变嫂。在欧洲, 其粉末用作食品风味添加剂。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灵芝早就有了朴素的认识《山海经》中就有许多关于灵芝的记载。随着认识的深入,古人对当时所发现的灵芝做了简单的分类。
二十九:灵芝如何分类
1:根据颜色分类
《神农本草经》,《抱朴子》,《本草经集注》等医籍主要根据颜色划分“六芝”,即青芝,赤芝,黄芝,白芝,黑芝,紫芝,并对他们进行了形象的描述。葛洪曰:“赤者如珊瑚,白者如截脂,墨者如泽漆,青者如翠羽,黄者如紫金,皆光明洞察,如坚冰也。”六芝的出现无疑是古人对芝类认识的发展。需要指出的是,现在对“六芝”的认识是一种群体的概念,各代表的是一个群体。古人所谓的灵芝决不可与今天真菌分类上的灵芝相混同,他除指灵芝及近缘种外,有的还包括多孔菌目和伞菌目的其他菌类,在道教典籍中更是如此。今天我们很难用现代真菌分类学方法对古代每一类的代表冠以准确的拉丁学名。
2:根据药效分类
其实是对 “六芝”不同功用的分类介绍,明代李时珍从性味和药效功能对“六芝”进行分类,他在《本草纲目》中,继承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同时对有关灵芝的传说做了批判,对灵芝的研究也更加深入。他在书中记载并列举了“青芝,赤芝,白芝,黄芝,黑芝,紫芝”6种灵芝的药用性能,指出:“芝类甚多,亦有花实者。本草唯以六芝标语,然其种属不可不识。”书中记载了灵芝等真菌有30余种,他的研究和总结为后人对灵芝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前的《唐新修本草》(659年)被认为是我国古代记录“六芝”类真菌重要的药典,对“六芝”的药用也有较详细的阐述。
3:根据质地分类
葛洪按质地分“五芝”,即石芝,木芝,肉芝,菌芝和草芝,并绘制了5种芝草图。在《抱朴子.仙药》中,把灵芝分为“五芝”,并具体记载了“五芝”的生态习性,采集及其药用价值,其文曰:“五芝者,有石芝,有木芝,有草芝,有肉芝,有菌芝,各有百许种也。”
4:根据形态绘图鉴别
这是古人认识和鉴别灵芝的一种方法,许多国家对实物观察的基础上,绘出灵芝的形态图,如《抱朴子.内篇》“仙药篇”收载灵芝达百种,并绘有图谱。《太上灵宝芝品》的序言中也指出:“芝英形万端,实难辨别,故画图记,著状贴传,请据寻求”该书收载灵芝103种,绘有图谱。宋代的《菌谱》亦绘有灵芝图谱。
三十:灵芝的质量与品质决定于生长期,环境,温度,湿度,品种等多种因素,生长期越长,有效成分越高,故有“千年灵芝”一说,灵芝的有效成分同生长期是按几何数增长的,现在市场上以人工栽培灵芝为主。
1:人工栽培灵芝的生长期很短,加上菌种的病毒感染,同一菌种多次的接种,农药的大量使用,基料的变化等,是目前人工栽培灵芝往往是有形而无其质,比如,灵芝抗肿瘤延缓衰老提高免疫力最重要的成分为有机諸,在栽培灵芝中就不含,多精含量也只有野生的3/1左右,药理活性很强的灵芝酸含量已经很低,各种微量元素差异很大,各种有效成分活性很低,我国用板蓝根治疗感冒,肝炎等多种疾病已是家喻户晓。然而近年来不少病人和医护人员反映,服了板蓝根冲剂没什么药效。这一问题已经由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乔传卓教授等揭开谜底,他们经过多年的研究,结果发现,由于多年的栽培,不同产地种子的互换,板蓝根也有近3/2无药理活性,徒有板蓝根之名。而无板蓝根之实。我国灵芝栽培也遇到同样的问题,这将严重影响我国人工灵芝产业的发展。
中草药中有机锗含量
拿我国东北的野山参来说,一株很小的野山参价值几千上万或数十万元,而一株同样大小人工栽培的人参,价值就只有几元或者几十元了。为什么如此大的差异,主要在于野山参的药理活性非常强,成分丰富全面,而人工栽培的人参药理活性弱,成分少,服用再多的人工栽培人参也无法达到野山参的效果。灵芝也是同样的道理,灵芝自古以来,其伟大之处就是整体对人体的协同作用,当这种整体性打破之后,他就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
2:野生灵芝其含成分的种类和配合比例被认为是天衣无缝的。野生灵芝的突出点就在于生长期长,无任何污染,药理活性非常强烈。
野生灵芝也有很大的差异,有共性,也有个性。野生灵芝的品种大90多种(指中国),其中15种临床证明为药用,在这15种中每个品种都有其个性,其品质有同生长期有关,有当年长,多年长,长的达到数十年至上百年。同一品种,生长期不同,其药理活性也有很大的差异。生长的年代越长其药理活性越强烈。所有的药用灵芝都有抗肿瘤的作用,这是他们的共同点。
综上所述, 真菌具有诸多方面的药理作用和功效, 表明真菌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传统的药用真菌是我国中药的组成部分, 具有悠久的历史, 不愧为我国医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明珠, 华夏文化遗产中的晶莹瑰宝。我国真菌资源十分丰富, 到目前为止, 已供药用的还是极少数种类, 大量的真菌资源有待于发现和开发。并且,必须相互配合,形成组方才能更好地发挥其药效,与现代医学一起为攻克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作出贡献。